明熱實冷 新能源車政策、市場的雙雙失位
都說商用車市場是政策市場,新能源汽車尤甚。現在政策出臺延緩、導向不明,新能源汽車在高調地突飛猛進兩年后,逐漸失去明晰的政策支持。
都說市場經濟“不找市長找市場”,也有人說在產業轉型時期“要找市場,也要找市長”。可當下在“市場、市長”都無法指出明路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車也隨之陷入困境。縱然在2010年9月國家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列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技術、市場、政策、研發等內核的不完全發育,非但無法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助力,還給生產企業、運營單位帶來了困惑。
究其根源,在于兩方面:即政策、市場的雙雙失位。
從政策層面講,政策導向忽冷忽熱,反映到市場上就是盲目跟進與謹慎跟進交替出現,以至于持續發展難以為繼,尤其是對市場層面影響頗大。商用車企特別是客車企業大多看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美好前景,卻也有著“短期內難成主流”的私下判斷。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尚未進展到放量階段,示范運營仍是主流。盡管如此,新能源汽車故障頻發的新聞屢見報端,2011年以來更是有純電動轎車、純電動客車相繼自燃的情況發生。
一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培育緩慢讓不少生產企業頗有微詞,但在筆者看來,被政策強行催熟的新能源車市場本身就已先天不足,倘若再強求快速發展,只能讓行業根基越發不牢靠,無異于冒著風險搭建“空中樓閣”。
此外,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主要集中在銷售環節,固然降低了采購成本,也把更重的負擔扔給了運營企業。筆者曾不止一次地聽公交公司的負責人提及新能源公交車的“養車難”,也曾多次聽聞新能源客車在運營中的不力表現,這足以證明政策推動了銷售,卻無法真正構建起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秩序,“買車容易,養車難”的局面,將讓運營單位心存顧慮。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從時間節點看,北京奧運會給新能源汽車迅速走向前臺創造了條件,上海世博會則把新能源汽車放上又一個廣受關注的舞臺。事實證明,新能源汽車經受住了大型活動的考驗,運營效果、社會反饋等多方面都令人滿意。然而不能忽視的是,在這兩次盛會期間,無論是運營單位還是車輛生產企業,都恨不得派駐整個研發、服務團隊在使用現場,在它們的細心照料下,車輛的維護保養工作做得很到位,對駕乘人員的培訓與跟蹤也很及時。
遺憾的是,在這部分新能源汽車從大型活動服務用車轉移到一線運營時,其相對脆弱的適應能力和相對嬌氣的“習性”,以及不被外界所熟知的特性,讓新能源汽車面臨“飛進尋常百姓家”適應階段。
近日有消息稱,2011年7月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再度遭遇延期,發改委官員表示,正式出臺時間或在2011年年底。也有消息稱,《規劃》已將“十二五”電動車產業化的目標由“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提出的50萬輛下調至25萬輛。在筆者看來,《規劃》延遲出臺并非壞事,政策不應該迫于壓力草率出臺。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濃霧重重的前提下,做好市場走向和容納度的調研與判斷尤為關鍵。否則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逃脫不了明熱實冷、上熱下涼的“兩層皮”格局。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yfzyy.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yfzyy.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