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巡禮|中外聯姻的樣本案例 斯堪尼亞·海格煉成記
數十年的技術開墾,以“金龍系”為代表中國客車工業已走過了以市場換技術、以實踐求生存的發展初期階段,正在迅速拉近與世界一流客車企業間的差距。從曾經的單方面尋求合作到如今的互利共贏,國內客車企業與歐洲車企的合作模式也在發生轉變,其間涌現出諸多典型案例,比如海格客車與百年公路之王斯堪尼亞。
中外聯姻 造就驚嘆業界的“第三種合作模式”
作為“金龍系”的重要成員,海格客車也于今年迎來20周年華誕。20年時間,一家曾依靠租賃廠房,僅40余員工的客車企業發展成為品牌價值超350億,海外銷售超4萬輛的中國客車領導品牌,這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和典型案例值得回味。
20年間,海格客車“從國內優秀走向國際優秀”的步伐從未停滯,在全球客車市場取得的成績足夠具有說服力。其中,最為業界所津津樂道的就是與斯堪尼亞的合作。一個是有著“公路之王”美譽的世界商用車巨擘,一個是在中國客車界創造最快發展速度的行業翹楚,2006年,雙方聯手,建立起互信基礎上的平等合作伙伴關系,攜手打造“斯堪尼亞•海格”雙品牌豪華客車。
與以往本土車企與國外車企通常采用“以市場換技術”的合作方式不同,雙方的合作采用一種被業內稱為除資本、技術之外的“第三種合作方式”的新模式,即“非合資的戰略合作模式”。這種合作模式區別于傳統的技術購買或資金合作,而是全面、深入、滲透到方方面面,雙方都投入最先進的技術、最優秀的人員、最好的資源,在合作中學習,優勢互補。
回眸十年前,國內車企尋求與歐洲客車企業合作的案例不在少數,但談得上成功的并不多。分析原因,一是合資企業客車的價格過高,國內市場接受困難;二是國外開發的車型并不一定能適應中國國情;三是某些跨國公司不會真正把核心技術轉讓給中國。以上合作模式并不能給國內企業帶來真正的品牌與技術提升,如果按照此種常規合作模式,海格也許只會成為國外高檔客車的代工點,無論對于技術還是品牌提升都幫助甚微。
經過長期的市場探索與前景預估,海格把目光鎖定到正在尋求中國合作伙伴的斯堪尼亞身上。從技術上看,斯堪尼亞是世界最頂尖的商用車制造企業之一,最重要的是,斯堪尼亞本身并不生產車身,而只生產汽車底盤。而客車的上裝(車身)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客車企業在車身制造上具備很強的競爭優勢。與斯堪尼亞聯姻,斯堪尼亞生產底盤,海格生產車身,不但可以在整車制造上向歐洲標準靠齊,而且可以樹立自己的品牌,開拓國際市場。
原裝進口斯堪尼亞的底盤,海格在此基礎上設計制造上裝,并各自擁有知識產權,形成了豪華客車領域的雙品牌——斯堪尼亞·海格。2006年至今,海格與斯堪尼亞牽手十二年,雙方優勢互補、共同進步,海格從斯堪尼亞那里學到了標準化管理和品質為核心的價值觀,斯堪尼亞也從海格身上學到了柔性化生產,以及對客戶的快速反應能力。雙方互相理解、互惠互利、目標一致,收獲了喜人的成果,加速提升了海格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從最初的斯堪尼亞·海格A80車型,到A30、A50、A90、“統領”高檔客車;從2012年第1000輛雙品牌豪華客車下線到2015年第2000輛;從2015年銷售450臺到如今120臺斯堪尼亞·海格巴士服務港珠澳大橋;從雙品牌豪華客車創立之初的默默無聞到如今產品分布5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歐盟27個國家,占據了中國高檔客車出口海外的絕大部分份額,客戶的認可是合作成功的最佳佐證。
志同道合 未來雙方期待更深層次的合作共贏
企業合作能否成功,僅僅取決于市場和利益?不!更重要的是“價值觀”。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志同道合”是成為“佳偶”的必要條件。在海格客車20年的發展歷程中,其中12年都是與斯堪尼亞攜手共度的。雙方的合作長期穩定,且愈加深入,就是達成了“價值觀”層面上的一致。
在海格與斯堪尼亞合作的12年時間里,雙方的思維方式在斯堪尼亞•海格產品制造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合作過程中,海格不僅學習斯堪尼亞先進的模塊化設計理念、國際化的管理經驗,更學到了斯堪尼亞系統化的品質觀、“工匠”般的嚴謹作風,并將其應用于國內市場。多年來,海格客車精益求精的造車精神和對用戶高度負責的態度,贏得了國內客戶與海外客戶的認可,這與斯堪尼亞合作、學習不無關系。
斯堪尼亞•海格在溝通中前行,在碰撞中產生思想的火花,他們朝著一個目標堅持不懈:對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的持續提升。時間證明,雙方的合作摒棄了利益沖突、品牌糾紛、市場限制,發揮各自所長,越來越理念趨同。
從2006年斯堪尼亞•海格第一輛高檔客車A80下線至今,十二年時間,斯堪尼亞和海格更多地把心思放在產品規劃和品質完善上。期間,斯堪尼亞派出了大批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從技術、標準、品質、實操等方面進行現場指導,并有專業技術團隊常駐海格。同時,海格也調集了內部精英力量與之無縫對接,雙方精誠合作,協力打造斯堪尼亞•海格這一高端品牌。
特別是在品質把控上,斯堪尼亞BBMQ品質檢驗流程涉及檢驗內容達200多項,這一檢驗流程不僅應用于斯堪尼亞•海格,而且海格將這一流程應用于國內客車檢驗,有效提升海格自身產品品質。
2016年11月9日,斯堪尼亞·海格豪華客車新工廠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投產,廠房建筑面積達2.2萬平方米,涵蓋焊裝、涂裝、總裝等多重生產功能,可年產1000臺斯堪尼亞·海格豪華客車;2017年秋,國內首輛中外合作品牌的公交車——斯堪尼亞·海格CL120公交緩緩駛出蘇州斯堪尼亞·海格豪華客車工廠總裝車間,標志著雙方合作規模進一步擴大,雙品牌產品從公路客車拓展至公交客車。
從合作建廠到開發新車型,從高端旅游大巴到公交客車,海格與斯堪尼亞的合作正變得愈發緊密。據客車網從海格客車方面獲悉,目前斯堪尼亞正與海格關注積極尋求在新能源市場的突破,后續會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相應匹配柴油、生物燃料、純電等解決方案,謀求更深層次的合作共贏。
盤點以上種種,可以說斯堪尼亞·海格雙品牌的成功可以說是中國客車行業“中外聯姻”合作開拓國際市場的一個典范案例,不僅開啟了客車業中外合作的嶄新時代,更成功影響了歐美等高端客車市場。
在海格客車20年的發展歷程中,雙方攜手12載,以平等、務實的心態建立共識,各揚所長、各補所短,發揮“1+1>2”的合力,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成功塑造了中國客車行業最具影響力的中外聯姻樣本案例,這也是斯堪尼亞·海格帶給本土客車品牌的深層啟示。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yfzyy.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yfzyy.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國慶假期收官,藕粉出行體驗分享來啦![10-08]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