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綱強調:中國汽車業搶抓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
核心提示: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為推動中國汽車業搶抓戰略機遇、形成新的競爭優勢,2009年5月14日,由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共同主辦的“中國汽車業搶抓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分別就汽車業科技創新和汽車產業發展等問題發表講話,國內一些汽車骨干企業的負責人及有關專家也在論壇上圍繞中國汽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點、自主創新在汽車業跨越式發展中的作用以及中國汽車骨干企業的責任與使命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中國汽車業搶抓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高層論壇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加快推進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
近一個時期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一攬子計劃中,特別強調要重視知識和科技的力量。前不久,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提出了六項支撐措施和四項政策條件保障。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通過加快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與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支撐重點產業振興;通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通過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通過提升民生科技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服務水平,為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惠民生做出切實的貢獻,推動我國經濟盡快走上創新驅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進入21世紀,我國汽車市場快速發展,汽車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對拉動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能源和環保的壓力也日益加大。特別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汽車產業也面臨著經濟下行的嚴峻挑戰。在新形勢下,加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是應對能源環保壓力,在新一輪國際汽車產業格局調整過程中搶占先機,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推動我國汽車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舉措。
在國家“863”計劃的持續支持下,經過十多年發展,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已基本成熟,正處于由科研轉入產業化的關鍵時期,形成了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和產學研合作研發體系,在動力蓄電池、燃料電池、驅動電機、電子控制等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整車動力系統集成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并持續開展了各類示范運營。主要表現在:先進鋰離子電池突破安全性瓶頸技術,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首次規模應用于城市公交客車;自主開發的低壓燃料電池系統獲得批量應用,燃料電池整車可靠性和燃料經濟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發揮我國資源優勢的永磁驅動電機形成系列化產品,有力地支撐了混合動力車規模化生產能力;開發出各類電動汽車整車系列產品,已有40多款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進入國家汽車新產品公告。
另外,我國自主開發的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初步經歷了示范運營的考驗。從2003年起,累計有500輛自主開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漢、深圳等城市及國家電網公司進行了小規模示范運行考核,運營里程超過1500萬公里。參與了多次國際清潔能源汽車大賽,與國際同行同臺競技,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595輛自主研發的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圓滿完成示范運行,實現了奧運中心區的零排放和周邊區域的低排放,創造了奧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集中應用。通過持續技術攻關與試驗考核,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得到了不斷改進和完善,產品性能穩步提高,同時積累了豐富的示范運行組織管理經驗,為開展規模化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著眼于未來的國際競爭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國家將進一步加大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支持。一是集中產學研優勢,攻克共性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形成一批自主創新的汽車產品;二是營造市場環境,發揮政策效應,通過應用示范,促進產品質量、產能建設和用戶服務的整體優化;三是充分利用技術改造貼息政策,促進企業與資本市場的對接,適時擴大產業和市場規模。
國務院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科技支撐措施中,都把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擺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積極發展新的汽車節能技術,大力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動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盡快形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戰略性產業,已經是我國汽車產業面向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
按照國務院的部署,科技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精心策劃,協力組織,啟動了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初步選擇了北京、上海、重慶、長春、大連、杭州、濟南、武漢、深圳、合肥、長沙、昆明、南昌等13個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務、市政和郵政等公共交通領域試點推廣使用以混合動力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在一些有條件的大城市,也適當推廣應用部分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計劃到2012年,在全國推廣6萬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其中各類混合動力汽車將占95%以上。
選擇在主要城市公共交通領域示范運營并給予財政補貼,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公共交通服務大眾,可以使廣大乘客享受科技創新的成果;二是公共交通運行時間長、強度大,有利于考核新能源汽車產品性能;三是公交車隊運營形式,便于生產廠商隨時提供技術服務,有利于產品性能優化完善。
“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規模示范運行,事關我國汽車產業的調整振興,需要多部門的合作:其中,財政部主要負責研究相關的財稅政策,負責中央財政補貼資金的預算、撥付和歸口管理;科技部主要負責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系統集成,并制定示范試點工作的總體方案;國家發改委主要負責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的產業規劃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負責推薦車型的審核認定,負責推進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技術改造以及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
各汽車企業在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方面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戰略性投資規模不斷加大。如:一汽集團不斷投資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能力建設,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努力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上汽集團組建專門開發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子公司,加大投資進行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零部件開發;東風、長安、奇瑞、比亞迪、中通和五洲龍客車等一大批汽車企業也都在加快產業化能力建設和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市場投放。
在看到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所面臨大好發展機遇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面臨的諸多的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在產品可靠性、耐久性和成本控制以及市場培育等方面,與大規模商業化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為推動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促進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興戰略性產業,在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積極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示范城市的啟動工作將本著開放的原則,成熟一批,啟動一批,逐步擴大示范范圍。目前,北京、上海、重慶等13個城市已經成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示范應用城市。這些城市汽車產業密集、技術經濟基礎好,具備較好的示范運行經驗,地方政府也有很高的積極性,具備實施條件。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各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目前還有一些城市也對加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示范城市表現出很高的熱情。我們將與各地方政府一起,共同營造有利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良好環境,提供必要的政策、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整合科研與產業化資源,認真組織實施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
第二,進一步加強電動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與產業化技術攻關。國家和地方科技計劃將進一步加大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繼續加強電動汽車整車關鍵技術研究,重點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系統開展產品工程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技術研究,著力提高產品成本控制水平,形成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的、高性價比的系列產品。要特別重視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開發與產業化,提高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的能量和功率密度、循環壽命及系統的可靠性;提高電池快速充放電能力,進一步降低電池成本;提高車用驅動電機的功率密度、效率、壽命和可靠性,降低產品成本,形成標準化、系列化產品。各汽車企業在做好技術研發的同時,也要重視關鍵零部件產業化體系的培育,不斷完善技術創新鏈和產業鏈建設,及時為示范城市提供質量可靠、性能良好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
第三,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共同推動建立有利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良好環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無論對于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我們將進入新的汽車產業轉型、市場結構變化和產業分工調整的關鍵階段。為此,必須加強政府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指導。科技部將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密切合作,共同研究標本兼治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科學地制定遠近結合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圖,積極推動建立產業技術戰略聯盟,按照產業鏈建設的需求,加快建立產學研、大中小企業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高我國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還將根據形勢的發展,及時調整相關激勵政策,盡快建立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培育新的市場需求。特別是在做好示范推廣應用的同時,要堅持加強基礎研究和下一代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為節能與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持續堅實的技術支撐。
第四,加強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當前,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各國汽車產業創新技術的聚焦點和戰略調整的制高點。各國政府也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推出了一系列科技創新和產業化計劃。我國要通過合作與交流,充分了解各國的發展趨勢和在不同發展路徑上的經驗教訓;通過比較,及時檢驗和優化政策效益和技術路線,共同催生新能源汽車國際市場,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汽車產業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市場,在我國汽車企業逐步走出國門,加入世界范圍競爭的同時,我們也歡迎國際汽車企業的合作伙伴在我國建立研發機構,參與國內市場競爭,通過交流與合作共同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
許多海外的專家學者也高度關注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他們以積極的行動參與了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并得到了國家科技計劃的支持,也有些專家在各階段提出了很好的建議,使我們的技術進展更加科學合理,我們真誠地期待著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
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外部需求大量減少,客觀上為我們擴大內需和調整結構提供了巨大的倒逼機制壓力。我們必須堅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立足我國實際,依靠自主創新,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努力形成能夠充分發揮我國優勢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產業結構和技術創新能力,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抓住機遇推進汽車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
一、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進我國汽車產業平穩較快發展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拉動效應大,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用十分重要。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汽車市場從2008年8月份開始出現負增長,2008年12月份汽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23.7%和11.6%。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國務院領導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摸清汽車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研究提出平穩較快發展的措施。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要求,2008年11月27日,工信部向國務院專題匯報了汽車工業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和政策措施建議。此后,經過國務院反復討論,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汽車工業發展的政策,主要包括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車購稅減半、開展“汽車下鄉”、3年安排100億元支持汽車產業進行技術改造、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等等。工信部和發改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一起制訂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09年1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已向社會發布。
在中央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積極作用下,2009年以來,汽車產銷市場形勢有了好轉。2月份,汽車產銷雙雙超過80萬輛,結束了2008年7月份以來月度產銷量連續下降趨勢。2009年3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10萬輛和111萬輛,創歷史新高,4月份,產量達到115.7萬輛,同比增長17.9%。
《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汽車產業發展形勢和目標任務進行了全面分析和部署,圍繞培育汽車消費市場、推進汽車產業重組、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實施技術改造專項、實施新能源汽車戰略、實施自主品牌戰略等重點工作和振興目標,提出了12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和17項工作任務。工信部配合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要求,抓緊研究制定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目前已經出臺了減征乘用車購置稅、汽車摩托車下鄉、加大老舊汽車報廢更新、企業技術改造、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等政策。促進企業兼并重組、規范和促進二手車市場發展、新能源汽車產品標準和試驗方法、《道路機動車管理條例》修訂等相關工作已經全面啟動,正在抓緊推進。
實施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是貫徹落實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綜觀全球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形勢,主要汽車生產國在掌握主流汽車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對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新技術發展高度重視,節能和新能源技術已經脫穎而出。必須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加大汽車節能環保安全新技術研發投入,完善技術標準法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領域實現跨越,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加快汽車節能減排技術進步,積極發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實現我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與此同時,交通堵塞、空氣污染、能源危機、安全事故等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出現。特別是燃油汽車的大量增加,使得我國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2008年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6467萬輛,車用汽油、車用柴油消費量達1.2億噸。2008年我國加工原油3.4億噸,原油進口依存度接近一半。汽車尾氣已成為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在全國安全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80%以上。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和油耗水平,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突破1.5億輛,年耗車用汽、柴油將超過2.5億噸。因此,抓緊研發汽車節能環保新技術,加快發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我國汽車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實現汽車產業持續發展,需要選好突破口,形成新的競爭優勢。2008年我國汽車產量已經達到935萬輛,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怎么樣尋找突破口?一方面,要抓好傳統汽車產業的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尤其是要將電子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應用到汽車制造業中來,大力推進汽車低油耗、低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標準。要從國情出發,鼓勵低排量乘用車的消費,注重發展節能高效的商用車,提高整車研制水平,加快推進關鍵零部件技術自主化。另一方面,要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快,特別是電動車研究開發布局較早,已經擁有動力電池自主知識產權。生產動力電池的主要原材料鋰和生產永磁電機用的稀土主要分布在中國,我國在電動車領域具有較強的潛在競爭優勢。但我們也應看到,我國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以及控制系統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可靠性,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降低產品成本,同時,整車集成匹配、汽車電子及控制技術落后的局面也應引起高度重視,切實使潛在競爭優勢轉換成市場競爭優勢。要借助國內快速成長的汽車市場需求,加快形成具有較高性價比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生產,力爭在國內外市場占一定份額。
三、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作,抓好當前重點工作的落實,加快發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
一是統籌兼顧,加快研究制定促進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和使用的法規和配套政策。堅持汽車產業發展與能源結構調整相結合,加快發展和鼓勵使用節能環保新技術。按照《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統一要求,加大對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支持。高度重視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與配套條件及基礎設施同步發展。充分利用已有產業基礎和科研成果,在市場競爭中形成我國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優勢。
二是突出重點,抓緊制定和實施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戰略及實施計劃。明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在汽車產業升級和改善能源結構、降低污染物排放中的戰略地位。發揮行業的優勢,協調和組織攻克共性技術、基礎技術,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培育有競爭力的大型骨干企業,帶動和形成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通過新能源汽車拉動其他產業發展。加快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由研發階段向推廣示范和產業化階段轉換。推動產學研用有機結合,支持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與技術聯盟開展工作。
三是加快制定技術標準法規,完善產品認證和監測體系。借鑒國際相對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實際,加快制定和完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標準、試驗規程和評價方法。加快新能源汽車認證檢測機構的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產品檢測認證,建立檢測信息的公開體系,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四是以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為契機,扎實推進產業化。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從開發樣機到成熟產品必須經歷生產和市場的考驗,推廣示范工程是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走向市場、走向產業化的關鍵環節。為提高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工程采用的國產關鍵零部件產品質量,要加大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對動力電池、控制系統以及驅動電機等關鍵零部件以及配套材料發展的支持,提高產品設計制造水平和質量控制能力,降低成本,保證質量,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
科學技術發展飛速、潛在市場需求巨大,為我國加快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和條件。讓我們共同努力,抓住機遇,銳意進取,務實推進汽車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www.yfzyy.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www.yfzyy.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
- 高端客運市場的綠色解決方案 中通H13E席卷德國漢諾威[09-27]